2006-07-12

由批評到溝通,由美型到唯美(中)

(由於文章有點長,中半段以批評和審美為主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們需要學習的不再是單純的如何分辨美醜,而是學習接受不同的審美標準,明白不同的審美標準是如何形成;同時也需要明白,審美標準是有分開能衡量的,及不能衡量的。

甚麼是不能衡量的呢?一切由主觀愛惡出發的都是不能衡量的,舉例說:我不喜愛某某人的作品,因為他的造形不討我喜歡?他品味令我討厭?故事不對我胃口?他的作品太血腥不合我看。我們不能說這些意見不對,充其量懷疑對方的欣賞水平不夠。因為這些感受都是來自直覺,而直覺是不受客觀意志影響的,亦難以學習得來,雖有跡可尋但無定相,因此是無法衡量的。

但另一方面又有甚麼是可以衡量的呢?一切透過“知識”而得來的審美標準是可以衡量的,舉例說:[畫技]絕對是屬於知識的範圍以內;除非心目中定義的“畫技”跟大家理解不同,另有所指,這便歸到上述章題三的溝通問題了。

上述那一連串有關“美形”及“畫技”的質問倒不只為了爭辯,反過來說,這些質問不也是為了理解謂的“畫技”而問的嗎?這也是為了溝通作準備的。畫技上的批評及審美標準雖然五花八門,但也有一般的應用方法,先由學習的進程來作個觀察吧!

習畫不都是先由畫材及物料的掌握開始的嗎?使用的無論是任何一種畫具:水彩、鋼筆、油畫、COPIC、粉彩、色鉛筆、廣告彩,甚至電腦也好,都需要掌握其特性,能將物料控制自如?才能踏進繪畫之門。再而學習線條的繪畫,需掌握到流暢準確而且利落的線條;練習彩稿的就當認識配色慨念,才可以我手寫我心。跟著便要認識物體的立體感及遠近透視,令平面亦可表現視覺上的立體感。不少得的是各種物件的質地及肌理的刻劃,加強畫面的質感。學習人體的比例結構是
學習漫畫的必然階段,始能表現人的形象。為了令人物生動,了解表情動作甚至人體的肌肉解剖結構,就是繪畫人物的進深認識,更是學習漫畫的重要課題。再來,畫面的構圖、色調及層次運用也不能忽略,令畫面更耐看也更有變化。層次再高的,學習氣氛及特別效果的營造,令畫面更有說服力及感染力,甚至將氣勢及逼力都表現出來。當然,學海無涯,有進取心的人要學習的那單只這些?不過一般人對畫技上的要求,都脫離不了上述範圍。

畫技應要求到甚麼水平才算及格呢?或許從來沒有標準答案,但完全的“因人而異”又太不負責任。就我個人見解,撇除商業要求、讀者對像、風格流派等影響,純綷作為一個畫者來說,首要的是畫面要有說服力,表現的東西可清楚給人家辨認,造形清淅不含糊,構圖主客分明;這是一個有表現力的畫者最是基本的要求。

有上進心的畫者會要求自已的作品能表現出理想的“典型”,何謂理想的典型?舉例說:人要有人的樣子,所以要對人的各種特徵有所認識比較,找出最有代表性的作為典型(人體比例的觀念也是因此而來);如此類推,男人有男人的典型,女人有女人的典型,小孩有其典型,老人也有其典型;同樣地高矮胖瘦等外型、豪秀猥雅等氣質、慧狡善惡等神態,也必有其典型的表現方法,能掌握典型而表現出其說服力的,始為畫技熟練者。(或許在此強調一點,畫技上以熟練與否來評定,似是較合理的做法。)若是一個畫技不精的人,根本沒有可能完全達成以上的要求(若果有這樣的一個畫者存在,真的要麻煩各作告訴我)。當然也會有反典型的情況發生,但如果沒有典型作基礎,又如何去反起呢?

若果話題就到此為止的話,這討論可白費了大半,當中還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情。這事情若用老生常談去說,就是:不要以貌取人。對應現在的情況,其實說的是:就算畫技是屬於欠佳的一類,是否就沒有其他可取之處?或者就將當今市面上流行的漫畫作個觀察吧!當然,純綷以畫面或畫技取勝的仍大不乏人;但以上述的一套畫技標準來看,小丸子、小新、麥嘜、稻中乒團甚至謀圖一雄(對不起,把謀圖大師也扯下水)的諸作品,理應沒人愛看才對,但為甚麼以上的作品全
都大受歡迎,甚至成為了經典?(待續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