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31

生存報告 & 部落格十七週年雜談


 










還是多打一篇生存報告吧!這樣子2022年就可以撐成兩篇更新了XD

今年仍跟上年差不多,依舊在從事園藝工作,依舊在兒童雜誌上佔佔版面,依舊受制於疫情中,依舊只生了少量同人產品(不計freelance作品,今年完成的個人創作依然是個位數(掩面))。

2022年談不上是個好年頭,最悲劇的是手上的中古iphone11被盜了,所幸除了手機外,個人資料沒被盜取,不過要花錢再買新手機真是麻煩又心痛~

關於創作上停滯不前,其實也無話可說,練習其實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在做,但仍未找到自己滿意的方向,亦談不上創意有甚麼突破。有想出好幾個點子,跟一些朋友聊過都認為值得實行,可是自信疲乏,而練習一直又沒有突破,進展慢得天怒人怨。再加上社會上一片壓抑的氛圍,連帶自己的情緒也受影響,"努力創作又如何?根本沒能力改變甚麼"的負面感受不時侵蝕心靈,加上工作勞累,得很用力自我激勵才能拾回些許創作動力,這情況在好幾年前跟本不可能出現,現在只好安慰自己:大概是年紀大的關係吧?或者說:光是沒有放棄畫圖,也沒有放棄再次畫漫畫的機會,其實也消耗了不少心力了。

其實這樣子吐個苦水,也不過是蹭一下關注。對啊!就是直接求抱求順毛,這麼一大把年紀還來這套當然很丟臉,但只有自己在兜圈子,沒有相當運氣還真走不出來。以前會覺得集氣沒有實際用處,但如今就知道集氣最少令自己相信是被注視關懷著,動力多少就會拚發出來,集氣當然不會有甚麼神秘力量,就只是"相信自己被關懷",就已經是一種力量了!

2022年只生出一份二創的明信片(就是文首貼的圖),就是描述藝大生活的[藍色時期]同人創作,跟以往的二創插畫一樣,其實插進了不少對這作品的理解在插畫內,可是表達力遠遠及不上要表現的內容,只能說還得多下工夫才行,就希望2023年有多點表現給大家看就好了!

最後也依例回顧一下十七年前第一篇日誌[開宗明義第一BLOG],祝願大家2023仍有關懷別人的力量!

聊聊[港漫動力]

依慣例,今年還是拖到年底才有更新,其實想打的文章主題很多,但整理很費神,結果還是只有這篇能生出來,看來還是未熬過創作低潮期(掩面)......

雖然想先報告今年狀況,但還是想讓更有話題度的[港漫動力:香港漫畫支援計劃](以下略稱為"港漫動力")佔個前鋒(嗯~恐怕沒幾個人對我的近況有興趣?)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港漫動力這計劃由公佈一開始就甚有話題性,直到暑假動漫節發表會公佈了獲選者及其作品,參與作品都得到好評,其中Man僧的[零號特工]廖光祖的[貓面具少年]及張漢華的[這次真的拼命了]......等作品,都得到各界高度評價,而Pen So的[回憶見]更得到[第16回日本國際漫畫賞]銀獎。首屆[港漫動力]可說是先拔頭籌,而隨著參與作品陸續再版,這肯定是對呈現弱勢已久的香港漫畫圈帶來不錯的正面刺激。依著這個聲勢,年底公布了第二屆港漫動力接受報名,不過也令到一些負面聲音同時浮了上來,我也順便搭個便車聊聊自己的看法吧!

首先要說明一下,這兩次[港漫動力]我都沒有創作計劃要投書:一來仍未擺脫創作低潮。二來要(大約)半年之內完成整個計劃,必然得全職創作才能達標;以目前的情況恐怕仍未夠膽行這一步。三來我也未蘊釀出甚麼有看頭的計劃,來跟其他創作單位去競爭。且讓我這兩年也只做個旁觀者看熱鬧好了(當然不排除之後搞妥這些問題後,也會放手一試吧?)。

另外再戴個頭盔啦~下邊內文列寫的,大多是個人推測及觀察,如果當中有錯漏誤解,除了歡迎大家指正外,也應該以官方解釋是瞻。雖然也有認識的人是當屆籌委之一,不過為避嫌(免得有人以為我妄自代表官方單位作答),也沒向朋友查詢過甚麼,主要就是靠兩次說明會、官方網站公佈及網路相關資料作參考,錯漏實在難免~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進入正題,我覺得有一個大重點得先提出,不說清楚這點,之後的討論就很容易走歪。我看到一部份網上討論,都視[港漫動力]為一個新人獎,或者用了新人獎的標準去評價這計劃。就這點來說,[港漫動力]官網已有說明,這是針對"漫畫企業"而發展出這計劃,意味計劃對象是"公司"而不是"作者"。就這樣看,[港漫動力]本質上是跟貿易發展局的[初創企業支援計劃]有類似的地方,也跟其先行者[動畫支援計劃 ](ASP)般,得要參與者成立公司才能投書(而一般新人獎卻幾乎不會有這要求)。

當然,成立公司也不過是多一個手續及多交一個費用,然而運作上卻令[港漫動力]傾向"初創企業支援"而不是"新人獎",他支援的是"團隊"而不是"個人作者"。換句話說:就是有筆資金,要投資到漫畫出版相關事業,所以才不是用新人獎形式,而是援助出版實體書的形式。

新人獎大多都接受短篇,因為對主辦單位位及創作者都節省不少創作成本。但港漫動力明顯不是,而是規劃一筆資金,足夠令創作團隊生產出一本實體作品集;而主辦單位就是要判斷:哪些投書單位最值得投資 - 以維持半年創作期限的時間和資金來創作出合乎水準的作品。這跟新人獎的才華比拼不太一樣,新人獎都是用完整作品來較量;而港漫動力會更傾向於:投書者如何以一份計劃書,表現出其投資價值,尤其參加者初時其實是沒有完整作品出現過,雖然作品的創意及劇本表現都佔非常重要的份量,但這時候大多只有作品設定及作品概述而已,所以計劃書的表現有更大影響力。

另一方面,報名表格中有提及"申請企業目前或將來漫畫業務的發展計劃"、"申請企業及其主編可以遞交其業務/企業作品/有關創作作品讓評審參考, 以作審核申請之用。"、"申請企業及其主編曾否發佈已完成的其他漫畫作品 (包括印刷版或在網上漫畫平台發佈的作品)?"。依這方向,計劃書中表現出作品或創作單位的營運方向,也會影響計劃書受到青睞與否。這個雖是猜測,但觀乎過往關於各式企業援助計劃,團隊營運對投資的判斷起了不少作用,這一點應該是跟新人獎的最大差別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至於第一屆有兩點常受到質疑到的地方,一個是:計劃中對傳統薄庄港漫是否有偏袒。另一個是:是否有涉及利益輸送。兩者都明顯針對主辦單位的[香港動漫畫聯會],不過我還是先談前者:所謂對傳統薄庄港漫有偏袒,其實是指第一屆的參與規則中,有分開傳統港漫組及非傳統港漫組,而傳統港漫組在單頁製作費定得比較高,而成書頁數也比較少,對比非港漫組的確明顯較優惠。而當時解釋為:傳統港漫製作都依一定流程和模式,所經人手較多,花的時間也多,而傳統港漫成書都有一定格式限制(換句話說,傳統港漫要經過嚴格認證才能入組);另一點我推想是 - 每份中選作品都有一定投資經費的上限,如果推斷傳統港漫在大約半年中的產量,除開經費上限,得出就是上述每頁的製作費。而非傳統港漫呢?因為當時主辦單位判斷非傳統港漫製作都相對精簡,卻要花更多篇幅去描寫故事,所以同樣時間應可處理更多頁數,不過因為經費有上限,除開後每頁的製作費當然就比傳統港漫來得要少。這樣子很難說沒有偏袒,而且對非傳統港漫好像有不少誤解⋯⋯

不過正如大家所見,第二屆港漫動力已撤銷了傳統與非傳統之分,理由是非傳統組很多參與單位畫面上的表現力不比傳統港漫低,為表公平就不再分組。對大家來說當然是喜聞樂見的消息,正如第一屆的結果,有好些有著傳統港漫出身的漫畫家,都寧可放棄傳統港漫組所佔的優勢,轉到非傳統港漫畫風,看到他們這份對創作的熱誠,我就不好意思多說甚麼了。

至於利益輸送方面,印象中很早就有小道消息傳來傳去,說內定的也有,說活動只為了打救式微中的傳統港漫也有,甚至傳言有對話截圖作證(但最少我沒有看過實在的證據)⋯⋯看得出有針對[香港動漫畫聯會]的角色而發言。我對這些看法是不置可否,當然活動除了[香港動漫畫聯會]外,其實也有[創意香港]這政府機構參與執行,如果流言屬實,就請把證據丟過去,這類政府機構是批出資金的,多少也得處理這類事情。其次,評審那邊也不是只有[香港動漫畫聯會]內部成員,我多少有信心評審方面有做出平衡。就結果而言,傳統港漫組就只有[曹志豪工作室有限公司(曹志豪)]及[鉛墨繪(司徒劍僑)]兩人入圍,以兩位老師的資歷,代表傳統港漫沒有人會有異議,參與活動的理由是為了支持聯會主辦的活動,也順便提攜後輩⋯⋯這樣的理由也算說得過去⋯⋯

另外,活動中的彩色漫畫部份也被質疑過,有的認為限制了創作自由,有的認為有彩漫條款但得獎作品大多是黑白漫實在是自打嘴巴,更有人認為黑白漫是項特赦,該作品不應該入選競賽部份(有損公平云云)⋯⋯這樣說,彩色漫畫創作實在是大勢所趨,特別是在網路平台上彩漫佔盡優勢,主辨該是看到這形勢,才會把彩漫製作列為條款之一,其實一開始就是項自由選擇,只是要製作黑白漫畫就得上報理由而已;如果要強推彩色漫畫,只需要在規格上多拆一條[著色費用],基本上就達到效果;如果只是申報一下就可能轉為製作黑白漫畫,好像對創作自由沒啥損害。另外創作單位有權選擇以黑白或彩色創作,這都是投書時就了解的事,對創作單位也說不上不公平。而競賽方面也是凡入選該活動就自動參與競賽部份,當評審接受了投書,參與者也沒異見的情況下,彩色或黑色對競賽部份就沒太大意義(雖然得獎作品的確黑白的較多一點)。

其實還有一些討論,但要先止住,不然打下去會沒完沒了,就觀察而言,這活動暫時沒有甚麼值得我過慮的地方,要說在意,也不過是國際交流部份只有安排到馬來西亞的[Comic Fiesta]交流(不過就東亞地區而言[Comic Fiesta]算是當中頗具規模的國際漫畫交流活動),如果可以的話,能去[聖地牙哥國際漫畫展]或[安古蘭國際漫畫節]就更理想了(不要臉的說得自己很有機會入選活動似,但完全不是嘛~)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另外也聊一下,因為第一屆[港漫動力]就有70份以上的投書,因著第一屆反應熱烈,相信第二屆的投書會大增,水漲船高,觀察到好些落選者其實水平其實不差,應該是第一屆的成績把評審標準也拉高了,在讀者來說絕對是好事,畢竟能催生更多佳作大家樂見其成。不過始終問題仍在於漫畫市場的擴展,本土市場因為少子化,造成年輕消費市場進展甚慢,以年輕人為市場重心的漫畫業界自然大受影響,而漫畫業界也因為網上翻版及其他流行玩樂瓜分了消費市場,業界收益滑落,而新人入行困難,沒有有力的網上漫畫平台作支撐,這些問題都令香港漫畫在近十多年一直衰退,雖然間中出現過幾個浪潮,但也因為沒有開拓到長期的新消費市場,也未能好好培養出本土消費者的購買信心,浪潮一退(或平台一倒),業界又沉入衰退當中。提出這事情是想提醒大家,[港漫動力]的成績的確有目共睹,這也是出於創作單位及評審的努力,但能不能靠這個活動令漫畫業界重新出發?如何確立本土消費者的購買信心?如果本土市場不足以生存又如何開拓海外市場?我敢說單靠一個活動未必做到,仍需要大家用心在各個範疇推展香港漫畫創作,才能真正成就一個真正的新香港漫畫業界(好像說得太大頭了,先打住,有機會以後再討論吧~)。

2023-01-19補充:其實[港漫動力]是有到安古蘭漫畫節考察,不過只有得獎作者才被安排去交流,跟[Comic Fiesta]全獲選者皆能參與有分別開來。

「港漫動力-香港漫畫支援計劃」官網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