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還有一段介紹動漫的美形潮流,不過內容有點過時,就刪去了,以後有機會就再補一段吧!
(由於文章有點長,關於美形和唯美的部分就放到這邊去了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明白一個蠻流行的說法:“但凡要在市場上佔一席位的,少不免都講求門面,管他內餡鮮不鮮美,包裝漂亮的才可叫看官們解裛,所以先照顧了賣相才說。這等說話小的未夠資格質疑,但事實擺在眼前,反其道而行的也能來個大熱賣!對他們來說,畫技不是唯一的實力所在,當故事或所表現內容的吸引力,來得比畫面包裝的吸引力更大時,識貨的讀者沒可能本末倒置吧!
若批評一套漫畫作品是只看到畫面上的長短,而忽略了內容的所在,那麼作品的滋味,真可惜只享受了一半。其實論欣賞性,故事也好、畫技也好,其實還不過是一部分而已,關於大師們如何鋪陳情節、如何展現其獨一無二的風格、如何塑造其角色性格、更甚是如何表達其親身經歷的人生哲學,閱讀漫畫從來就不單是“看圖識字”般的消費式作業,我絕對有理由相信,各位兄弟姊妹皆會認同,閱讀漫畫除了是一種娛樂之外,也是一種須運用腦筋的智能活動。
老實說,當創作上走的不是美形路線,觀眾緣難免偏薄,但那頂多只是個人創作取向問題,從來不是畫技出了問題啊!換一個比諭說:若所有懂得“咿咿呀呀”的人都可以唱得起[浮躁]這專集內的歌,那麼天后王菲靠甚麼來賺我們口袋?那百多塊錢?
話得要說回頭,非畫技至上的作品可以大受歡迎,但面對相貌端好的可人兒,又有誰會置諸不理呢?而且美形主義也不乏其內函之所在,只是可有被讀者發掘出來吧?其實也有不少要求畫技及內容兼備的讀者,美形主義仍擁有不少生存空間,何況也有不少作者亦以創作美形人物為樂,既娛人且娛己,直是雙重收獲。只是美形主義也有廣義跟狹義的分別;若混淆不清,誤會其中內函,徒增他人笑柄而已!
廣義的美形主義其實指[唯美主義]:其歷史可追索至上一個世紀未的歐洲(特別是英法兩國),當時興起的為文藝而文藝思潮,孕育著一種拒絕為道德教誨而創作的思想風氣,評論家羅斯金,設計家莫里斯及作家王爾德就是這思想的代言人。當這風氣漫延至繪畫上,就成為一類:追求精巧秀麗的視覺效果,畫面上充滿悅人感官的裝飾圖案,輕巧、頹癈、享樂是其中的致極。其中有兩三個流派特別值得一談,首先要介紹的是【象徵主義】,這原先是源於德國的一種文學主張,認為凡一般文藝內容都先得化成具藝術性的意象,即所謂詩意,才能顯出其文學上的價值。在美術上則演變為各樣內心風景的抽象展演,各種象徵亦化成不同的裝飾圖形出現。在同一時期的英國,一種清新甜美的繪畫風格冒起,稱為【拉菲爾前派】,本來是一個以簡樸而寫實的繪畫思潮,但一方面受到象徵主義影響,而呈現浪漫詩意的內容;另一方面又受到【美的社會】思潮波及,企圖以美的感觀來改善人類的精神面貌,成為一個唯美浪漫的創作風氣。而受到這風格影響,在法國、奧地利及捷克等地都興起了【新藝術(Art Nouvelle)】風格,其實也算是現代設計的第一波,就是將【美的社會】思潮更具體化,將各式新穎流麗的裝飾圖案加進所有生活用品之中,特別以建築有關的造型為主,因為建築是最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,因此最能帶出美感陶冶性情的能力。由這方面來看,【唯美主義】也有其內函及生活上的意義,並非一味毫無營養的自我沉溺。
其實自已的品味蠻接近【唯美主義】的風格,但不想單被其局限;我所喜愛的漫畫家如:山田章博、多田由美、萩尾望都、皇名月、沙村廣明,每位大師造形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美態,每位都有其超一流的熟練畫技表現,各自有其深入的主題內容表達,但都不能用“主流美形”來規限之;還有:大友克洋、"土反"口尚、大和和紀等巨匠,其畫技表現甚至可脫離甜美造形而表露出來;這些都是我最愛中之最愛,要是都將名單寫下來,恐怕也是再多兩三千字也寫不完!
寫那多根本也不過是說:美形與否當然無罪,只不過作為欣賞人,本身如何超越畫面,去發掘一個更廣闊而且深入的漫畫世界,以達成在創作上【獲得溝通】,這便是本話題中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東西。
[全文完]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